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理委员会对济阳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加大先行区人才引进力度)
尊敬的张琳代表:
感谢您对先行区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先行区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先行区设立以来,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产才融合”工作理念,创新实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工程,依托产业发展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各项人才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人才引进工作
(一)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针对先行区的发展,立成书记提出将先行区建设成为人才的特区,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支持先行区建设济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智力资源集聚、产业人才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最优人才生态营造等方面寻求突破,目前建设方案及配套政策正在制定中。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先行区党群工作室在广泛调研先进地区和国家级新区人才政策的基础上,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重点,编制了先行区人才支持政策,目前政策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年内将向社会公布。
(二)人才载体建设。发挥园区集聚效应,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高端优质项目和顶尖人才落地落户,推动产业与人才良性互动、高效融合。重点建设绿地国际会展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绿色建筑国际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布局高端会展、数字经济、绿色建筑等重点产业。建设高能级产研转化平台,引进中科院物理所、计算所和动力所三个高水平科研机构,先后落地转化23个高端人才项目,累计引进1个院士团队、5名国家高层次人才和63名教授级研究员。先后成立黄河绿色研究院、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通过产学研合作,孵化培养一批先进技术创新型企业,引导一批产业链头部企业参与示范,将汇聚以院士、海外学者、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带头人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加强人才宣传力度。一是积极参与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北欧赛区(芬兰)赛事组织工作,通过与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欧洲工程师协会、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才招引活动,共筹集高科技项目190个,意向落地58个。二是计划开展紧缺人才全球招聘。为加快推进起步区各领域建设发展,拟面向全球招聘紧缺专业人才,纳入管委会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体系管理。根据首次全球招聘情况,于明后年适时再启动两轮全球招聘。三是分阶次开展校园招聘工作。一方面起步区管委会拟自今年起,适时启动优秀毕业生校园招聘工作,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补充优秀高校毕业生约100名。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企业开展高校校园招聘,积极推荐企业参与济南市泉城名校行活动,助力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
二、党委联系专家制度
(一)健全联系服务专家体系方面。一是建立专家人才信息库。按照文件要求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如实采集辖区内专家人才信息,并建立完善数据库,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坚持“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原则,根据工作实绩、作用发挥、社会贡献率和认可度,确定联系服务的重点团队、重点人才。目前共有先行区各级党工委26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52名专家。二是落实联系服务责任。先行区党工委将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人才工作的重要部分,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研究谋划落实相关工作,实现联系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二)改进联系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方面。一是丰富党委联系专家渠道。采取面谈、会议、信函、电话、微信、座谈等方式保持与专家的经常性联系,建立在重要节日和专家取得重大成就、罹患重大疾病、遭遇特殊困难时走访慰问制度。二是明确党委联系专家重点。坚持把搭建事业平台、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作为服务重点,在知识共享、产业对接、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强服务,积极引导并支持各类协会、学会、商会及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为专家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充分发挥联系对象的示范领军作用。三是加强服务保障力度。搭建先行区人才服务网上平台,及时收集专家意见建议和合理诉求,提升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的精细化水平。关心专家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及时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落实专家医疗保健工作。
(三)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方面。一是通过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联谊回访等形式,传达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增强广大专家人才的成就感、归属感、获得感。二是加强对专家的思想教育培训,定期组织专家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奉献精神等专题培训,2018年以来共举办专家研修培训班4次,累计培训专家160余人次。
(四)健全工作机制方面。一是建立专家动态管理制度。先行区党工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集中调整一次,期间视有关情况变化进行个别调整。二是健全专家建言献策机制。在制定和出台综合性、战略性重大决策时,邀请专家人才代表列席有关重要会议,鼓励专家提供可行性论证和智力咨询、技术服务,促进专家人才在咨询建言、舆论引导、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配备党委联系专家服务专员,帮助和督促专家所在单位认真落实联系服务专家直接责任,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每年向上级党委报告有关情况。
三、下一步打算
按照市委市政府将起步区建设成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指示精神,下一步我们将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重点,围绕“1234”人才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黄河北人才聚集新高地。
“1”,即打造“鹊华英才”人才品牌。把政策的顶层设计作为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智力资源集聚、产业人才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最优人才生态营造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求才若渴的姿态和“舍得”的心态,分领域、分层次推出富有含金量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和办法措施,构建开放、创新、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鹊华英才”人才品牌。
“2”,即建设两大人才载体平台。一是建设院士项目孵化中心载体,瞄准顶尖人才和前沿科技,在先行区高标准建设院士项目孵化中心,为入园项目提供建设用地、技术平台、标准厂房、金融服务等一揽子生产要素,打造创新创业示范综合体。二是拓展“人才飞地”合作模式,一方面依托中科新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与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和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人才飞地”共享平台,整合省会科创资源优势,吸引省内优质人才项目在先行区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积极与人才服务机构、孵化器、科创平台合作,在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布局“人才飞地”,支持人才项目就地孵化,待项目成熟后,再到先行区落地产业化。
“3”,即搭建三大人才工作体系。一是打造人才招引体系。结合先行区产业布局,绘制高层次人才分布地图,掌握行业领域创新动态和人才信息,依托重点企业、中介组织搭建海内外引才网络,助推人才项目精准对接。实施先行区云端引才工程,开展“云直聘”“云校招”“云签约”等系列云引才活动,提升引才效率。二是优化人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人才服务指导性文件,规范人才服务标准、简化办事流程,依托先行区市民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一体化中心,在园区、企业设立人才服务站,构建“一中心、多站点”服务网络,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服务。三是健全人才保障体系。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统筹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资源,形成租售并举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居住需求。强化人才医疗保障,在全市优选一家三甲医院作为先行区人才医疗定点医院,打通人才及其家属就医绿色通道,并为人才配备家庭医生,为人才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对经认定的市级以上人才子女,采取全市统筹形式,无障碍入读公办学校。
“4”,即探索四项创新机制。一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人才评价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企业自评转变,将人才评价权下放至先行区内的各功能区、头部企业,是不是人才,用人主体说了算。二是探索人才互认机制,制定人才互认管理办法,在国内先进地区取得一定创新创业成果的各类人才,落地先行区后,直接纳入“鹊华英才”支持体系。三是实施容错免责机制。开展人才工作全方位容错适用性探索,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和开展人才招引创新工作,建立容错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对容错范畴进行合理界定。四是畅通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先行区兼职兼薪,研究制定专门政策,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学历人才向企业流动。
先行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希望您能继续关注先行区,提出更多宝贵建议和意见。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
2021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