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100MB281776XA/2022-0029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文件编号:
成文日期:
2022-07-29
有效性:
文件登记号: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51006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打造康养示范基地 助推“康养济南”建设的建议)

2022-07-29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民建济南市委会:

《关于打造康养示范基地 助推“康养济南”建设的建议》(提案编号:1510063)已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对起步区“康养济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提案对全市康养建设分析判断准确,对康养示范工作的可行性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对我们启发很大,特别是您提出的“借助起步区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优势及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布局,做好相关配套产业的引进和培育,作为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重要接续,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为康养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子”与市委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积极推动起步区康养示范基地发展。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进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医养健康事业和产业,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做出了“在打造医疗康养名城上实现新突破”的决策部署,并将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山东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一项具体行动,作为回应全体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项具体行动。根据《济南市“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到2025年,康养济南基本建成。

(一)起步区相关工作。作为承载携河北跨、动能转换重任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首先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将民政和卫健结合为一个办公室,隶属社会事业部,方便了康养结合工作的沟通和推进;其次,结合目前工作实际,积极搭建健康养老平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产业中的医疗卫生支持。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在总规划基础上制定出涵盖医疗、养老等专题的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年),在设施布局上,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及圈内人口统筹配置,考虑与社区医疗、养老服务设施复合设置,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综合养老服务平台,满足社区便民养老需求。

(二)民政相关工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2021年新建养老设施1491处,改造敬老院18处,对102个拟出让住宅小区地块提出养老设施配建意见,建成后总面积将达22.49万平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358处,街道(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二是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培训养老院长、养老护理员、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等6000余名,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三是依托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养老服务联盟开展康养示范基地遴选活动,制定养老服务联盟康养示范基地遴选标准,7地市共评选出7处康养示范基地,在养老服务市场要素流动、标准互认、资源宣传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

(三)医保相关工作。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济南市自2016年起就以职工医保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机构等为载体,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1年又将城乡居民纳入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健全形成了覆盖全市840多万参保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让失能人员,特别是失能老人有尊严、高质量的生活,充分享受到带着政策温度的“夕阳关怀”。截至2021年底,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医护机构达到了254家,累计享受待遇人数达到了2.7万人,基金支出6.1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和照护负担,促进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我市护理服务市场的发展。

(四)教育相关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019年,市教育局、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出台《关于做好市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工作的指导意见》(济教职字〔2019〕4号),优先支持设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类专业,促进济南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和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2020年,济南市政府出台《关于印发提质培优建设济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的通知》(济政发〔2020〕10号),支持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康养产业研究院建设。目前,包括驻济院校在内有19所院校开设了医疗康养类专业,其中,5所市属高校中,山东英才学院等4所院校开设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山东协和学院等5所院校分别开设有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济南护理职业学院等5所院校开设有护理学专业和护理专业,济南护理职业学院还开设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4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护理专业、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康复技术专业及营养与保健等专业。二是深化校企双元育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我市相关市属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立足专业特色发展,对接“健康中国2030”,对接大健康产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医养结合”新模式,重点规划推动“医养教”相结合的“健康综合体”建设项目,为大中专毕业生在济就业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其中,全国知名品牌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新成立阳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作成立阳光健康学院,真正实现了家政服务产学研一体化,为校企合作培养康养人才,开辟了新路径。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引入标准化和个性化模式,“以医善养、以养促教、以教弘医”,把附属医院、养老护理中心、康复治疗中心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训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医养教健康综合体”项目建设;与齐鲁医院、省立医院、市中心医院等省内外100多所医疗单位建立常年合作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山东现代学院与济南市高新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市中心医院、齐鲁制药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三是共建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健全和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康养职业教育国际化。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意见》(济发〔2018〕34号)的精神,我市重点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领域,激发医疗康养产业新动能,促进医疗康养事业新发展,把医疗康养产业培育成为省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加快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国际医疗康养名城。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推进医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五同步”机制,按照《关于加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要求和《济南市民生服务设施三年建设规划》配建标准,按照新建小区配建医疗、养老服务设施标准,抓好规划出让地块社区医疗、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

(二)创新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助推“康养济南”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山东省医疗健康产业有关基金向起步区重点倾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为“康养济南”建设提供更大支持。

(三)教育部门将持续大力支持各院校开设康养类相关专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医疗康养类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驻济高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对接省部属驻济高校,进一步完善医疗康养类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贯通培养模式,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推动各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加大我市就业形势和前景宣传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吸引医养结合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济就业创业,为济南市康养名城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面向支持康养名城建设,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引进国内外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及项目。

作为承载携河北跨、动能转换重任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推进“康养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集预防、诊疗、康养功能于一体的康养示范基地我们责无旁贷。当前,起步区建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统筹考虑现有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衷心恳请贵单位能够继续关注支持起步区建设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  

2022711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