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疼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感受。
女性经期,会痛;打工久坐,会痛;发烧咳嗽,会痛;智齿发炎,会痛;罹患肿瘤,会痛……
疼痛虽然很普遍,但很多人对它其实并不了解,也因此承受了很多没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不信?那来回答一个问题:
很多人以为,当身体哪里有问题,疼痛就会出现。疾病好了,疼痛会随之消失。或者忍一忍等疼痛过去,疾病也就自愈了。 但随着医学发展,科学家们发现,疼痛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真了解它。 疼痛是疾病的信号,它不止是症状,也可能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被严重忽视的病。 「疼起来要人命」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很多人正在承受的真实体验。 根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 3 亿人,且正以每年 1000 万至 2000 万的速度增长。 你,或你的家人,很可能正在忍受不必要的疼痛折磨。
疼痛,不只是一种症状 更是一种疾病
痛觉,是生存的重要机制。 身体各个部位分布有痛觉感受器,当我们受伤,或某个部位出问题时,疼痛信号会快速传递至大脑,让人「感到疼」。 痛觉产生的过程中,有个关键成分:前列腺素。 当身体局部出现炎症和损伤时,会合成、释放前列腺素,它是主要的炎性致痛因子之一,能产生疼痛信号,提高该部位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加剧疼痛。 原理解释:疼痛如何产生并影响周围组织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痛觉很重要,但产生的疼痛,对身体并无益处,反而有害。 疼痛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疾病、创伤相关的疼痛大多属于急性,会随着疾病好转逐渐改善。但也有一些会转为慢性疼痛,甚至会伴随终生。 疼痛持续超过 1~3 个月,则为慢性,这是一种疾病。可能是生理或心理问题造成,但很多时候找不到病因,就是疼。 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在疼痛中生活、工作,这是怎样一种折磨? 多国研究数据显示,成年人中有超过 20%,在承受慢性疼痛。 在职场打拼的中青年们,可能会因为压力、焦虑引发头痛,长期伏案的错误姿势也可能造成的肌肉劳损、筋膜炎症和神经压迫,让身体早早开始感受到痛苦,肩颈腰背都是高发区域。 随着年纪增大,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各种慢性疾病会带来疼痛,关节和骨骼也容易有问题。 女性因为激素、生理结构等原因,容易出现痛经、偏头痛、慢性盆腔痛等问题。 疼痛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面对疼痛,不少人觉得「忍忍就过去了」,有人怕喊疼被指责「太矫情」,还有很多老人觉得「老了身子不中用」是正常的…… 种种原因之下,慢性疼痛,这个困扰了数亿人的严重问题,却在生活中不被人所知,只有患者在默默隐忍痛苦。 长时间处于疼痛中,哪怕这疼并不剧烈,忍痛都会对身体和心理带来伤害。 一方面,疾病相关的慢性疼痛,不及时有效处理,会加重病情或影响治疗。 更重要的是,持续存在的疼痛,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等各个方面,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带来失眠、抑郁、焦虑等问题,对大脑造成伤害,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相比普通人,慢性背部疼痛患者的大脑反应发生了改变
疼痛对我们的影响,远不止「疼」这么简单,它是一种需要被看到、被正视、被治疗的疾病。 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不论是剧痛还是隐痛,「忍耐」都不应该是疼痛的解决方案。
疼痛需要科学管理 止痛药不要只看成分
如果你或家人,正在承受疼痛的折磨,一定要认真对待。 疼痛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药物、心理、物理,甚至微创手术等多方面联合治疗。 重度疼痛及时就医,除了治疗疼痛部位相关的基础疾病,还可以去「疼痛科」就诊。轻度的疼痛,也要及时、正确服用止痛药,不要自己默默忍耐。 药物,是应对疼痛基本且常用的方法。 但大家对于止痛药有很多疑问:要么不敢吃,要么怕效果不好,看到各种成分和名字也不知道该怎么选。 首先,止痛药能直接有效帮助缓解疼痛,无需过度担心副作用。 止痛药,从机制上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 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刺激相关受体兴奋起来,屏蔽「疼痛」信号。主要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强。但不规范使用有成瘾性风险,需就医后根据医生处方使用。 还有一类是抑制前列腺素分泌,从源头解决捣乱的前列腺素,让疼痛信号不要向上传递。不涉及到大脑,自然也没什么成瘾性。常见的就是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对乙酰氨基酚。
常见非甾体抗炎药的止痛机制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不同止痛成分,有更合适的疼痛场景和人群。例如常用的: 布洛芬:止痛的同时还能顺道抗炎解热,更适合需要高效止痛的人群,但高血压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能解热镇痛,但抗炎效果弱,更适合疼痛程度较低的人群,肝功能损害或者肾功能不全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果不确定自己适合什么药,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调整药物方案。 其次,药品的剂型、浓度也会影响效果,不同痛疼有更适合的选择。 疼痛两个字,每个人痛得各不相同。 痛经说来就来,需要快速止痛;肌肉酸痛持续时间长,止痛要更长效;剧烈牙痛真要命,需要强效镇痛;出门在外突然开始疼,但不方便喝水服药…… 除了看起效成分,止痛药的剂型、剂量也都很重要,选对了能大大提升止痛的效果体验。 以布洛芬为例,药店可以买到多种「布洛芬」,它们其实不太一样: 成分上:精氨酸布洛芬,能够提高布洛芬的溶解吸收,15~30 分钟内快速起效; 剂型上:胶囊和缓释技术,能让药物成分缓慢、平稳释放,长效镇痛;颗粒冲剂和咀嚼片,则能快速释放药物成分,效果更直接; 剂量上:常见布洛芬药品剂量为 200~400 mg,如果要应对较强疼痛,可以选 400 mg 大剂量产品。
经过合理的用药和治疗,急性疼痛大多能完全缓解,但慢性疼痛情况复杂,往往无法快速解决,需要长期治疗。这不代表止痛药没有效果,而是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找到更优秀的方案。
不论哪种疼痛,都不是只能默默忍耐折磨,而是要积极、及时的治疗,不要让疼痛,持续伤害自己或关爱的人。 疼痛不止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疾病,不应忍耐,无需忍耐。
(来源: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