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个成年人里就有 1 个异常!快查查你的血糖吧

2024-10-25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卫生健康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当「脆皮年轻人」的字眼切实落在数据上,我们对所谓的玩梗再也笑不出来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指出:40 岁以下的群体中,越来越多人患上糖尿病,发病率从 3% 到 10.9% ,足足涨了 3 倍多!


另外一组触目惊心的糖尿病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对血糖重视起来:


全球有超过 1/4 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中国已然成为了糖尿病患病数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患病的年龄下限,更是逐年走低。



超过 2/3 的患者

根本不知道自己病了


如果还觉得自己离糖尿病很远,看看下面的这 2 组数字:


中国每 8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


2018 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系统显示:我国成人中有 50.5% 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患上糖尿病也就是说:


每 2 个成年人,就有 1 个血糖异常


如果不进行任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在 30 年后的糖尿病患病率为 95.9%。更令人难过的是,在确诊前,你的身体几乎没有任何症状。


糖尿病主要分为 1 型和 2 型,其中 2 型占比高达 90%,且大多与生活习惯最为密切。


熬不完的夜、搬不完的砖,吃不停的外卖,久坐的班;高脂高糖这类廉价的舌尖快乐越吃越上瘾,再加上缺乏锻炼和体检,那些糟糕的习惯成为了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它们使得你身体里的血糖每天都在大起大落,走向崩溃的边缘……



图片

图源:千与千寻


慢慢地,你的身体开始「糖化」,血管变得狭窄,肾小球坏一个少一个,起码 5 成患者的神经会出现病变,甚至整个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每个人身边几乎都有患糖尿病的亲友,它耳熟能详的程度让人低估了其可怕之处:


一种病引发一堆病,一系列的疾病又互相影响,最终搞垮身体。


当这一切在你身体里悄无声息发生着变化,且几乎毫无征兆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办法,只能随它去了吗?


并不是,重视血糖值,及早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前期的发展,甚至逆转!


一个直观、有用、高效的方法是监测血糖。


怕晚不怕早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监测自己的血糖



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诊疗标准一直被视为糖尿病领域风向标,其中一项建议——


所有 35 岁以上人群都去进行糖尿病筛查;比往年的标准,整整提早了 10 年,并且建议针对所有人!


所以,在每年一次的全身体检中,增加相关的血糖检测(例如空腹血糖、随机血糖、OGTT等,具体可听取医生建议),至关重要。


对照【世卫标准】,你的血糖达标了吗?

图片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下限通常为 3.9 mmol/L

*糖负荷后 2 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口服葡萄糖 2 小时后


没过 35 岁的人,可以参照《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若你的评分相加 ≥ 25 分,那么请你重视自己的血糖检测。



图片

注:也别忘了给父母亲友测试下分数值


有意思的是,「尽早监测血糖」这件事,已经有不少年轻人也卷起来了。



图片
图片

*图源:左:@小然今天稳了吗;右:@Rizzoli


不少人的腹部、大臂后侧贴着一个小圆片,看起来像是某种芯片植入的高科技,其实这就是动态血糖仪。


它原本是给糖尿病人使用的;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健康和养生也加入了使用行列。


区别于以往「一扎一见血」的扎手指方式,动态血糖仪只要在腹部或手臂上轻轻一按,不出血,也不怎么疼,你就能够通过手机看到自己的实时血糖数据。


当实时反馈血糖变化的仪器安在自个儿身上,还能随时生成数据,不来点人体实验怎么行?



图片

图源:@小博戈


很多人通过动态血糖仪,清楚了自身对哪些食物有「血糖敏感」,排雷升糖刺客;


它还能监测到各种特殊情况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高油高糖不同食物以及抽烟、饮酒等等。


大多数人以为血糖只会被食物和运动影响,其实坏情绪、睡眠质量差等等也会造成高血糖。


生气 VS 不生气

图片
图片

注:坏情绪对血糖的影响


有趣的是,重视血糖监测还会带来意外之喜。有人晒出帖子,将自己的血糖控制在平稳状态后,还获得了 15 天掉秤 6 斤的奖励。

血糖波动和太多因素相关,

而平稳的血糖又会给身体正反馈!


在饮食上,少吃精加工食物,多吃食物的自然本味更健康;能吃整个蔬果就别榨汁,芝麻也别打成糊糊;


另外,别忘了吃够蛋白质。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摄入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控血糖,避免餐后血糖过山车。如果实在忙碌,工作间隙冲泡两勺蛋白粉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中华医学杂志》指出每晚睡眠不足 6 小时会增加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同时,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也会影响血糖的平稳,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打鼾伴呼吸暂停是其主要症状。



图片

图源:站酷海洛


目前,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纠正 OSAHS 可能有利于 2 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13]除了减重、避免劳累、改变睡姿,使用持续正压呼吸机去改善 OSAHS 也极为重要。


所以,「睡够觉,睡好觉」这 6 字箴言也建议熟读并背诵。


情绪上尽量避免悲伤过度,持续愤怒、忧虑过度、恐惧过甚;毕竟情绪通过影响身体一系列激素造成血糖波动,情绪稳定,血糖才能稳定。


卫健委提示:每周 3 ~7 次有氧运动,每天累计时长在 30 分钟以上,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不只是糖尿病

慢性病发病率也呈年轻化+上升趋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家里一人得慢性病,其他人得病概率就会迅速上升,有研究显示——


  • 若配偶患心脏病,另一方患心脏病风险会翻番

  • 当夫妻有一人患糖尿病,配偶患病率上升超 1/3

  • 而「夫妻癌」这种现象,也越来越被人熟知


大部分慢性病只要被控制住,基本能正常生活无异;但不管不顾,任其发展,一旦产生并发症,其产生的费用就可能拖垮整个家庭。


所以,要保护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父母、爱人、孩子。


麦肯锡最近的《未来健康调研》发现:在中国 62% 的消费者将健康视为日常生活的头等要事!


想要全家人能获得更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关键!而好的生活习惯更是离不开高质量的健康产品。




(来源:丁香医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