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区太平街道: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跑出振兴乡村加速度
科技助力,让农业增“智”又提“质”
拓宽致富路子,用“小特产”撬动“大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太平街道始终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心,围绕主导产业重点突破、特色产业多元培育的目标,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链”上发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太平西瓜、石磨面粉、来佛寺无花果……这些“小特产”的身后藏着撬动一地经济、拉动一方发展的大产业。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老一辈人的岁月里,寻常百姓家的烟火不是在灶台上,就是在石磨旁。在太平街道郝家寨村,石磨面粉不只代表了小时候的味道,更为集体增收、百姓致富增添了浓浓麦香。
进入石磨面粉加工车间,在工人的操作下,一粒粒黄澄澄的小麦,经过筛选、清洗、润麦、精制等工艺,变身为面粉、全麦面、挂面等石磨面产品,石磨声悠扬,麦香气浓郁。从种植到筛选,再到深加工,这里的石磨面粉产业链正不断延伸,让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为致富路上更添人间烟火气儿。
投身家乡,让“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新活力”
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高,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人力保障。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地以及基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拥有懂技术、有想法的“新农人”选择投身家乡建设。
走进太平街道前石村锦鲤养殖基地,成千上万条锦鲤在水中欢快地游弋。鱼塘主人郭玉涛不仅是一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新农人”。多年来,郭玉涛凭借对锦鲤产业的深刻洞察与不懈追求,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身为党支部书记郭玉涛知道一个人富不叫本事,要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他经常鼓励村民一起加入锦鲤的养殖,并无私地将养殖经验传授给他们。此外,郭玉涛还流转了村里百余亩的盐碱地,定期付给群众租金,还雇佣一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在太平街道,郭玉涛致富之路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小观赏鱼也能成就大产业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用好资源禀赋,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太平街道聚焦强产业、美环境、抓治理,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幅乡风文明、宜居宜业、产旺民富的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