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看起步||“雁归”起步区 产业升级绘就“家门口就业”新图景
“老铁们看!这玻璃打印得比冰墩墩还丝滑!”刘启明手持摄像机在玻璃数码打印生产线旁穿梭,拍摄剪辑后的视频放到了公司短视频平台账号上,而“科技感炸裂”“想回家上班”的弹幕疯狂滚动,评论区秒变大型求职现场。
这个曾在外地从事新媒体运营的“90后”,如今把短视频拍摄搬进了家乡的工厂车间。2025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企业新媒体人才需求激增,像刘启明这样留在家门口就业的本地青年,正在书写产城融合的新故事。
正在工作的刘启明(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在这家公司设立的“光影实验室”里,刘启明的工位摆满三脚架、补光灯和摄像机。“我们策划的《走进玻璃世界》系列短视频,单条播放量破万。”他点开手机里的后台数据:企业账号粉丝半年翻了一番,最火爆的是一条“直击生产现场”,让生产线上平日默默操控机器的工人小伙,在镜头前秒变科幻大片男主。
“咱们的工人,特别是年轻人里面不少人都是‘燕归巢’。”玻璃生产企业的总经理董洪林告诉记者,伴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产业更新,企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迫切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在家门口就业,员工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企业也为返乡人员定制了“技能再造套餐”。
航拍起步区一角(央广网发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供图)
这样“产才共舞”的场景,正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片热土上蔓延。2025年,济南起步区加速冲刺“五年成形”阶段目标,当比亚迪超级工厂8天迎来2000名新员工,当国家电投氢能基地吸引技术骨干返乡,产线齿轮与人间烟火开始同频共振。
“以前觉得家乡是地图上一个缩小的点,现在这里装着我的整个世界。”下班后,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的刘启明对记者说。夕阳中,数码打印机正在玻璃上复刻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的笔意——传统与科技在此交融,恰如产城融合的生动注脚,也充满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笃定。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