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肌姐妹看过来!7大选品原则,让你和脆弱屏障说再见

2025-05-01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卫生健康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号:

不久前,28岁的林女士在试用一款网红保湿面霜后,当天晚上就感到面部有灼热感。第二天,她的脸上出现明显的红斑、瘙痒、刺痛等症状,遂到皮肤科就诊。笔者询问得知,患者既往面部经常过敏,尤其是在接触一些新的护肤品或者化妆品后,容易出现面部刺痛和灼热感。

查体发现,患者面部有一些散在分布的红斑、丘疹,部分皮疹融合成片,表面干燥。笔者诊断其为过敏性皮炎,并判断其属于敏感肌人群,这次皮肤的反应可能与面霜中的某些成分引发过敏有关。

敏感肌自我评估

敏感肌是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的一种高反应状态,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或使用护理产品不耐受,引发刺痛、灼热、瘙痒等症状。其机制可能是因为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皮肤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同时皮肤神经敏感性增加,导致过度反应。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敏感肌呢?

第一,通过简单方法初步判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皮肤受到微小刺激(如精神紧张、冷、热、日晒等)是否会出现灼热、阵发性潮红、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症状。该方法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第二,通过乳酸刺痛试验来判断。在鼻唇沟及任意一侧面颊涂抹10%乳酸溶液50微升,分别于2分30秒、5分钟时感受皮肤有无刺痛感。可按4分法进行评分:0分为没有刺痛感,1分为轻度刺痛,2分为中度刺痛,3分为重度刺痛。将两次分数相加,总分≥3分者为乳酸刺痛反应阳性,属于敏感肌人群。如果自己难以判断,可以到医院皮肤科获取更专业的诊断。

哪些成分要远离

如果你属于敏感肌人群,那么,日常生活中就要尽量远离含以下成分的物质:

酒精 酒精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加剧皮肤干燥和敏感。

香精 人工合成香精是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之一,可能引发皮肤的过敏反应。

防腐剂 甲基异噻唑啉酮、咪唑烷基脲、甲醛类防腐剂等,可能引发皮肤屏障功能紊乱,加重敏感症状。

酸类成分 高浓度果酸、水杨酸等酸性成分会过度剥离角质层,加重皮肤屏障损伤。

皂基 皂基的强清洁力会破坏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发干燥和紧绷感。

植物精油 某些植物精油(如薄荷油、柠檬油等),可能引发接触性过敏反应。

其他刺激性成分 异丙醇、薄荷氧基丙二醇、石油化工类衍生物等,敏感肌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此类成分的产品,以减少对皮肤屏障的进一步损伤。

遵循7个选品原则

敏感肌人群该如何选择日常所需的护肤产品呢?建议优先选择成分简单、无刺激性的产品。以下7个选品原则,可以帮助您远离皮肤过敏。

原则1:远离刺激性成分。敏感肌人群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人工色素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这些成分容易诱发皮肤过敏反应,加剧敏感症状。

原则2:选择温和的保湿产品。适宜敏感肌的护肤品应包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洋甘菊提取物等。这些成分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并能提高皮肤耐受性。

原则3:审慎检查产品包装及标签。在选购护肤品时,应尽量挑选明确标示“无香料”“无酒精”“低敏”等适宜敏感性肌肤的产品。

原则4:先进行皮肤测试。在应用新产品前,建议在手腕内侧或耳后进行皮肤测试,观察24~48小时,看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

原则5:简化护肤。敏感性肌肤的护肤程序应尽量简化,避免过度清洁和频繁使用面膜。清洁、保湿、防晒“三部曲”是敏感肌的理想护肤程序。

原则6:挑选适宜的防晒产品。敏感肌人群适合选用物理防晒产品,避免使用含有化学防晒剂(如二苯酮-3)的防晒霜。

原则7:关注产品检测报告。我们可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或者化妆品监管App查询化妆品成分信息。

敏感肌并非不可改善。通过上述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就可以降低过敏风险,并逐步改善皮肤屏障。研究数据表明,持续使用无刺激配方产品6个月后,73%敏感肌的耐受性都有显著改善。



(来源:健康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