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之光 起步领航||逐梦空天的“90后” 王中华与他的“大国重器”之路

2025-05-08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王中华,男,199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新原理宽速域空天发动机富燃燃气发生器研制项目负责人,起步区身边好人。

在浩渺的航空航天事业星河中,无数科技工作者以热血与智慧,共同铸就了国之重器的辉煌。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新原理宽速域空天发动机富燃燃气发生器项目负责人王中华,以其低调而强大的开拓精神,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初见他时,一副眼镜稳稳地架在鼻梁上,镜片后的目光沉稳而深邃,透露出内敛而深厚的智慧。正是这位年轻的科研领军者,带领团队在环形液氧/煤油富燃燃气发生器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有序推进国内首台马赫数0-4连续可调自由射流试验台的建设和调试工作。这些重大技术的突破,不仅彰显了王中华及其团队的卓越实力,更标志着我国空天动力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逐步“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从0到1 勇闯空天动力“无人区”

近日,记者来到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车间内巨型空天动力试验台如钢铁巨龙横亘车间。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王中华,目光如炬地注视着眼前的试验设备,向记者娓娓道出这项重大技术突破——

作为新原理宽速域空天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富燃燃气发生器的研制承载着从0到1的技术突破使命。“我们这个项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试验台的搭建,另一部分是本身产品的研发。”王中华介绍,其中试验台的搭建主要由济南团队负责,而产品研发部分是由北京团队和济南团队共同完成,北京团队进行前期设计方案的研发和样机生产,试验台搭建完成后,产品就开始在济南这边进行不断的试验验证。而王中华就是主要负责产品设计与试验结果不断相互迭代的研发工作。

“我们正在做的环形液氧/煤油富燃燃气发生器属于国内首创,其核心挑战在于突破从经验参数选取到工程应用的跨越。”王中华坦言,在研发环形液氧/煤油富燃燃气发生器时,充分借鉴了传统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经验,但从单筒型到环型结构转变,导致很多成熟经验参数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他们创新建立“理论反推-试验修正”双循环验证体系:一方面根据理论知识反推参数选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基于试验数据进行参数的修正,总结规律,最终建立符合富燃燃气发生器独有的设计理论及数学模型。

“目前我们新原理宽速域空天发动机样机已完成了地面相关试验,各项指标基本通过。”王中华自豪地说,我们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国内最新的环形液氧/煤油富燃燃气发生器。此外,他们正在调试的空天动力试验台,更是国内首个能够实现马赫数0-4连续可调自由射流的先进设备。这些技术突破也将助力我国空天动力技术实现新的跨越。

奉献与担当 啃下空天动力“硬骨头”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王中华说。他也正是以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担当”的科研精神,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突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22年,总的试验台搭建进入最后阶段,外包方的重要产品在出厂性能参数试验中结果不合格,设计和工艺技术遇到问题。“虽然我们是甲方,只负责采购和使用,但是这方面我们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此刻绝不能做旁观者。”于是,王中华主动申请出差,整整一个月,扎根北京。在天寒地冻的试验郊区,他每日徒步去跟进度,晚上回到住所和济南所开视频会议,汇报出差进度。他克服了相关研究基础薄弱、元器件选择受限等困难,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团队正在调试的国内首个马赫数0-4连续可调自由射流试验台。面对复杂的系统工艺,王中华所在团队创新采用“边设计、边安装、边调试”的工作模式,争分夺秒推进项目。

2023年,面临试验台还在建设,但是前期产品设计、样机已经加工出来的现状,为保障项目进度,他们转战河北张家口试验基地工作,零下20多度的极寒天气给试验带来巨大挑战:电器元件失灵、推进剂介质参数异常。于是,他和团队成员修改试验方案,寻找各环节替代方法。“我们把试验流程从5步细化到20步,在每次试验之前增加单独测试及预启动环节。”王中华说,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他们丝毫没有退缩,保证了试验的正常推进。

“我们所研发的发动机属于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巧妙地将传统的航空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的优点融为一体。”王中华告诉记者,这款发动机不仅能在不同空域高效运行,更能突破大气层限制,为未来空天作战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创新与梦想 下好空天动力“先手棋”

作为一名航天领域科研人员,王中华航天梦早在高中时期便已种下。那时,他就读于济南外国语学校,校区毗邻遥墙机场。“每次看飞机从头顶飞过,就在想自己能不能驾驶飞机。”王中华说,随着学识的积累,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梦想也从驾驶升级为制造。

1993年出生的王中华,大学和研究生时期主攻的能源动力方向,毕业后曾在青岛相关单位历练。2020年,当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向全国发出“英才召集令”,这位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怀着建设家乡的赤子情怀毅然回归。“家乡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空天动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建功立业的主战场。”王中华的话语中透露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回到济南,王中华被这里的变化深深震撼。产业布局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完善,一座创新之城正崛起。“济南给了我们广阔的天地,让我们有信心在这里实现梦想。”他感慨道。

王中华深知,空天动力技术是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石,而创新则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他从未停下学习的步伐,在他的工位上,各种书籍宛如一座“知识堡垒”——从基础原理到结构设计、从工艺施工到测控操作,密密麻麻的笔记铺满每个空白页角。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倡导“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的团队使命。他手把手带教新人,打造“全员复合型人才”。在这里,没有岗位孤岛,每个人都是全链条工作的参与者。这种模式正助力空天动力梦想逐步实现。

谈及未来,这位空天动力探路者眼中闪烁炽热光芒:“第六代战机划破苍穹见证了中国速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今日每个技术突破,都是很多工程师默默付出的成果。希望我们今天的努力,也能在十年后的某次国际谈判桌上,为祖国赢得更多战略主动,让老百姓为‘中国心脏’的强劲跳动而自豪。”此刻,创新之火正熔铸着大国重器的钢筋铁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