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之下藏玄机,济南起步区崔寨污水处理厂化“邻避”为“邻利”
机器轰鸣、气味弥漫,这是很多人传统印象中的污水处理厂。而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座“公园式”的污水处理厂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步入崔寨污水处理厂,很多人感受到的是一座生机盎然的生态公园。而奥秘,就藏在这片绿意之下。
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化“邻避效应”为“邻利效益”
崔寨污水处理厂规划总面积约300亩,设计污水处理总规模为10万吨/日,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0.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污水处理规模4万立方米/天,项目同时建设了规模为3万吨/日的再生水回用设备,出水通过回用水泵房加压进入回用水管网回用。
项目于2022年6月启动,2024年建成投产。据了解,该项目是济南起步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是契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目前,项目一期已完工并投入运营。
作为起步区第一个同时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利用设施的再生水厂,崔寨污水处理厂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地下为污水处理设施,地上为节水展厅和全开放式节水公园。
相较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有着噪音大、环境差、气味比较难闻的特点,崔寨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采用全地下双层加盖建设模式。
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建设模式首先消除了传统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带来的噪音、臭气、还有景观影响等不利因素,其次是减少占地面积,地上打造为开放式节水公园,化“生态负资产”为“生态正资产”,化“邻避效应”为“邻利效益”。
消毒工艺国内领先
水资源循环利用直观展现
据介绍,崔寨污水处理厂地上节水公园在建设之初便融入“友邻”理念,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一处宜乐、宜游、宜学的社企共建的绿色空间。节水公园建设有喷灌等节水设施,用于植被的浇灌,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出;同时项目建设有潜流湿地,可以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补充水源,形成地下污水处理厂与地上节水公园的内循环,将污水处理的成果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地上节水公园还配置了多样化的植被,利用本土化和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绿化,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在实现景观多样性的同时将节水理念贯穿其中;地上还建设了海绵设施,通过透水铺装和收集设施,增强地表水的渗透和收集能力,减少径流,提高地下水补给,从多角度展示节水成果。
通过采用国内先进的“预处理+AAO+MBR+紫外线”消毒工艺,崔寨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周边污水能实现达标排放,减轻污水对地表水源及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源的可利用程度,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水厂同时还建设有规模达3万吨每日的中水回用设备,出水通过回用水泵房加压进入回用水管网回用,可为周边区域提供稳定优质的中水水源,所产生的回用水可以用于河道补水、企业生产、道路喷洗和绿化灌溉等,做到了污水的再利用,实现了闭环经济模式,展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技术赋能
助力起步区打造新时代节水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地下污水处理还可通过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运行过程精确控制,打造智慧污水处理厂标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水厂的自动化控制和实时检测功能,配合政府逐步构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雾运算技术相结合的“源—网—厂—河”四级体系。
崔寨污水处理厂还建立起步区节水综合示范及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不仅向参观者普及节水知识,更突出展示起步区的节水亮点举措,聚焦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及污水再生水处理等多方面。在展现形式上,注重视觉和体验感,以知识问答、互动、沙盘模拟等形式和以水为元素的丰富视觉体验,构成节水特色科普空间。通过节水型城市展厅,向市民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将环保理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崔寨污水处理厂不仅高效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难题,更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和资源循环利用树立了典范。未来,这座非同寻常的污水处理厂将助力济南起步区打造新时代节水标杆,加快实现新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