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之光 起步领航48||用孝心跨越山海 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2025-08-21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左珺萱,汉族,1991年2月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孙耿街道丁家村网格员。

在济南起步区孙耿街道老杜管区丁家村,总能看到一位推着轮椅的年轻女子。她轻声跟轮椅上的回族老人聊着家长里短,手中的遮阳伞始终倾斜着,为老人遮挡阳光。这位从日照海边嫁到泉城的汉族姑娘左珺萱,用八年光阴在跨民族家庭里书写了一段“汉回一家亲,孝心感天地”的动人篇章。

红盖头下的文化课:从渔家女到清真厨娘的蜕变

2017年,顶着亲友“生活习惯差异大”的担忧,26岁的左珺萱毅然嫁给回族青年金秀瑞。她的嫁妆里除了日照绿茶,还特意夹着一本手抄的《清真饮食禁忌表》。当她穿着绣着牡丹的回族婚服跨过门槛时,就暗下决心要成为合格的回族儿媳。

面对语言差异、习俗不同等挑战,她主动学习回族文化,尊重家庭饮食习惯。为了分辨清真食品标识,她把超市调料区的标签拍下来做成备忘录;为了掌握油香的发酵火候,她在面盆前蹲守三个小时记录温度变化;甚至跟着阿訇学习回族饮食祝福语,让每顿饭都充满仪式感。婆婆担心她吃不惯牛羊肉,她却笑着系上绣着“平安”的回族围裙,跟着婆婆在厨房学揉油香。最让婆婆感动的是,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向婆婆请教传统面点的制作,她将日照的海带豆腐汤改良成清真版本,用牛骨汤打底,撒上回民喜爱的香菜,这道“黄海牛骨汤”成了全家人的保留菜品。

婆婆看着这个汉族儿媳,心里满是欢喜,逢人就说:“珺萱这孩子,比亲闺女还贴心。”左珺萱也感慨地说:“嫁到金家,我学会了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只要心中有爱,任何文化背景都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左珺萱用爱和包容适应着一切,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家人的尊重和喜爱。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个小家庭里相互交融,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病床前的晨昏线:用2920个日夜编织生命守护网

平静的日子在2018年深秋被打破。那天,左珺萱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哐当的声音,她跑到客厅,只见公公倒在地上,右手不停抽搐,嘴角歪斜说不出话。120的鸣笛声撕裂了宁静的村庄,急诊室里,医生诊断为突发脑梗,需要立即溶栓治疗。

老公在外打工,小姑子也已外嫁,婆婆急得直哭。左珺萱攥紧婆婆的手,这个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女子突然变得格外坚强。她在医院走廊里来回奔走:办住院手续、联系护工、给丈夫打电话。

她用温毛巾一遍遍擦拭公公的手心,在他耳边说着鼓励的话。或许是这份坚持感动了上苍,公公终于度过危险期,但右侧身体偏瘫,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出院后,左珺萱每天为公公做肢体按摩,推着轮椅带他去村口晒太阳。她跟着视频学习中医理疗、吸痰护理、压疮预防,每天6点准时用温水为公公擦身,指尖在公公僵硬的肌肉上揉出了厚厚的茧子,连护士都惊叹她“比专业护工还细致”。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个家庭。2021年清明,公公再次突发脑梗,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照顾卧床病人的繁琐远超想象,每天清晨5点,左珺萱的闹钟准时响起。第一件事是到公公床前观察面色——这是她自创的“病情预警法”,多年照料让她能从老人眼皮的细微颤动判断是否需要翻身,她自创“三段式翻身法”——先侧头、再搬肩、最后托臀,这套动作她每天重复12次,5年下来竟练出了手臂肌肉。为防止卧床老人肌肉萎缩,左珺萱自学中医按摩,每天早晚各40分钟为公公做肢体康复训练。老人双手蜷缩无法伸展,她就用医用弹力带制作简易牵引器。公公颤抖着说:“我这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这句话让左珺萱泪湿衣襟,她记不清磨破了多少副按摩手套,记不清在医院食堂吃了多少顿冷饭,但她记得每个回族节日的习俗,记得公公每顿餐食的盐分克数,记得康复训练时的每个精准动作。

时光里的融合曲:当汉族孝亲遇上回族家风

在左珺萱的手机备忘录里,记着两套行事历:一套是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一套是汉族的春节、中秋。每年除夕,她都会准备两份年夜饭:既有回族的粉汤、手抓肉,也有汉族的饺子、鱼丸。当婆婆把象征吉祥的“口唤”(回族祝福)送给孙子,当公公在春节收到孙辈的“磕头礼”,这个跨民族家庭的文化融合在日常细节中自然流淌。

最动人的场景发生在每天傍晚。左珺萱会推着公公在小区散步,遇到回族邻居就用阿拉伯语问候“色兰”,碰到汉族老人就聊聊泉城故事。她自创的“双语康复训练法”——用汉语教公公数数,用阿拉伯语教简单单词,老人的认知恢复速度连医生都称奇。在她的影响下,儿子能熟练背诵回族的餐前赞词,也会在重阳节为奶奶捶背揉肩。

从黄海之畔到黄河之滨,左珺萱用八年光阴诠释了“孝”的真谛:不是血脉的延续,而是爱心的传承;不是文化的对立,而是文明的互鉴。她的手账本里记着这样一段话:“回族的‘孝顺父母’是圣训,汉族的‘百善孝为先’是古训,虽然说法不同,但孝心相通。”孝心没有民族之分,爱能化解所有困难。这份跨越山海、超越血缘的大爱,正如泉城济南流淌不息的泉水,滋养着每个见证者的心田,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