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落实《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的各项要求,统筹安排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必要支撑。目前已形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现公示如下,欢迎广大市民提出意见建议。
征求意见期限:2025年8月6日至 2025年9月5日
意见反馈方式:
(一)邮寄: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大桥街道南边界路市民中心,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邮编为250000(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请注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
(二)电子邮件:jnqbqgtghbzsb@jn.shandong.cn ( 邮件标题请注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
(三)互联网渠道:点击右侧“征集意见”提交意见
负责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部总师办公室
联系方式:0531-66604023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8月5日
现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文件的必要性
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落实《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的各项要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统筹安排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必要支撑。
二、起草依据
本《规划》的起草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2023年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
《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8年修订)
《山东省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
《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
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标准技术规范和政策文件,确保《规划》与上级规划和政策要求紧密衔接,符合起步区发展实际。
三、起草过程
本《规划》的起草过程经历了以下过程:已通过街道审查、区级审查、专家论证等程序,形成了《规划》草案,在起步区官方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四、主要内容
本《规划》包含八章核心内容:一是规划总则;二是目标战略;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四是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五是塑造特色景观风貌;六是构建高质量支撑体系;七是国土整治修复;八是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
《规划》按照“底线思维、生态优先,统筹协调、系统规划,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品质提升”的总体原则,统筹安排崔寨街道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一是摸清自然本底,评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问题和风险挑战;二是确定战略定位,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三是坚守空间底线约束,深化落实上位规划开发保护格局和规划分区,构建“一带一环、两团四区、多点缀城、城绿交融”总体空间布局;四是坚持生态优先、城乡融合,构建“一园两区”的农业生产格局、“一带多点、一心多廊”的生态空间布局,统筹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合理腾挪转换用地指标,划定村庄建设边界。五是塑造特色城乡风貌,打造“水绿相依、城河交融”的组团风貌、营造“黄河田园”的村庄风貌,协同推进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六是强化支撑,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打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绿色智慧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城市韧性;七是系统推进水、林、田、湖、矿生态修复总体布局,提出国土整治修复重点任务和实施区域;八是明确规划传导要求,制定近期行动计划,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五、解读机构
解读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部总师办公室
联系方式:0531-666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