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深入推进“优教起步区”建设
9月8日下午3点,在济南起步区孙耿中学,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着纸笔对着墙上张贴的一张数学试题或冥思苦想或热烈讨论,接着冲到教师办公室“讲题打擂”,场面热烈。在10公里外的鹊华小学,济南市百佳社团“鹊华智创团”的孩子们围着科学老师问个不停,激烈讨论着新的机器人项目;与此同时,起航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则在黄河文化手作坊里忙碌着,沿黄九省的非遗体验项目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充实又充满童趣……
这一幕幕正是济南起步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生动写照。自成立以来,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将教育事业置于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高度,坚定扛起优先发展教育的政治责任与民生使命,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下好教育发展“先手棋”。如今,教育不仅成为起步区保障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支撑,更以其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新城集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撬动区域综合实力提升的有力支点。
让校园有新貌,育人空间焕发新魅力
推动教育发展提质增效,基础设施的优先规划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保障。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起步区高标准编制完成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五同步”原则布局高品质中小学、幼儿园,持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截至目前,起步区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最高标准打造新建校舍33个,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全学段,预计新增学位35000个。启用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起航实验小学、起航实验幼儿园等新建教育设施5个,除配备标准舒适的教室以外,还高标准配备了书法室、合唱室、舞蹈室等特色功能室,以及风雨操场、学术报告厅和学生餐厅。2026年春季学期,计划启用7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000余名学生将搬入崭新校舍,在宽敞明亮、智慧互联的教室里享受教育。
老校升级改造“焕新工程”同步深化。两年多来统筹安排18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累计完成75个改造项目:对老旧校舍外墙做翻新与外观美化,更换老化给排水管线和电路系统,彻底解决“漏水、断电”等老问题;将传统水泥操场升级为环保塑胶场地,保障学生运动安全;推进食堂设备更新与环境整治,提升用餐卫生水平,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将原有普通教室升级为“智慧互动教室”,配备86英寸触控班班通、护眼LED照明及可调节升降课桌椅;开展“厕所革命”,对厕所室内外进行系统化升级改造。“回想以前,厕所环境恶劣,冬天天寒地冻,夏天蝇虫遍地、异味冲天,不堪回首。”济南起步区东营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每天要上好几次厕所,学校厕所美观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更加文明了。”
如今,起步区的校园环境已实现“颜值”与“内涵”双提升。走进校园,春天樱花杏花争相绽放,夏天杨柳树阴带来清凉,秋天银杏落叶解锁童趣,冬天苍松翠柏点缀生机。教室也不再是“单一上课空间”:专属阅读角、小组讨论桌,部分学校还设置了午休躺睡“神器”,教室的空间功能更趋多元。环境的改变正悄悄影响着师生状态。一位执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说:“以前上课要担心投影仪卡顿,现在的智能设备连课件、视频都很流畅;以前孩子们只在水泥地玩耍,现在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心里暖暖的。”
让管理有“抓手” 制度重塑激发新动能
“孩子的精神面貌变化很大,现在回家懂得先写作业了,也知道帮家里打扫卫生了,今年期末考试成绩也突飞猛涨……”今年暑假,崔寨中学收到了来自家长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字里行间吐露出对孩子变化的满意。
从当年分数线全济阳区垫底,到如今多科成绩在全区领先,两年间成绩提升率超过15%,崔寨中学的老师们越来越自信,腰杆儿也挺得越来越直了。划转移交以来,崔寨中学不断完善各项教师管理制度,严抓落实,以全员作风建设强化能力提升,学校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同时,按需制定一系列学生行为规则,现在教师上课必须落实“课前四到位”(清人数、整卫生、查学具、明要求),学生要做到“课前五步走”(收物品、摆学具、推桌椅、捡垃圾、备学习),坐、立、行、言规规矩矩。“当初,也有老师不理解,但当我们走在校园,听到耳畔琅琅的书声,看到校园、教室、宿舍干净整洁,学生在走廊里自成队列,在餐厅里安静有序就餐,还有他们走到哪里都会随手带着书本的样子,我深信——好习惯是成功的垫脚石,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崔寨中学、萃清小学校长张伍超这样说。
近年来,起步区坚持让管理有“抓手”,通过制度重塑来激发教育新动能,崔寨中学的改变便是区域学校管理突围的缩影之一。2024年,起步区出台《起步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眼于制约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提出“教育治理机制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八大行动”和24条具体举措,强化顶层引领,全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制定《起步区教师规范从教管理办法》等近50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工作机制,夯实管理基础。
为破除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梗阻,一套强有力的“清单化、闭环式”教育督查督办机制高效运转。社会事业部紧盯重点项目与关键任务,通过“日跟踪、旬调度、月总结、季分析”的节奏,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地督查,2025年,印发《教育督查》24期,交办督办事项125项,办结121项,加快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让教师有成长 锻造精兵焕发新活力
2024年10月,在新入职教师培训暨三年培养工程启动仪式上,社会事业部正式发布《新教师三年培养方案》。据了解,这项“青年教师三年培养工程”系统化地围绕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九大方面,通过“学、研、展、赛、评”五维发力加速其成长。去年年底,全区创新开展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比武,语文、数学、英语等九个学科的732位在岗任课教师全员参加,通过“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今年暑假,全区中小学55岁以下男教师、50岁以下女教师共600余人全员参加了为期6天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提升培训。教师们重点围绕研究课标、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命题研究、作业设计、课堂教学等进行研修,进一步打通教学堵点,破解专业难题,锤炼爱岗敬业态度和攻坚克难的决心,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这几年,起步区教师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主题活动一等奖、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科创案例一等奖、心理剧评选一等奖等,起步区教师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省市大赛的一等奖名单上。”社会事业部教育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道。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学校教学骨干,在这里,都能找到提升自己的最优解。为点燃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起步区由内而外进行革新,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改革“组合拳”。
落实校长职级制改革。起步区打破传统校长行政级别管理模式,建立独立校长职级体系,从办学理念、专业能力、岗位匹配、治校成效等方面设置核心指标进行考核,确保校长职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绩优酬、动态调整。两年多来,动态调整校长、副校长67人次。开展“区管校聘”改革。2025年暑假期间,在全区5所中学推行“区管校聘”改革,建立社会事业部统一管理,学校“一校一方案”、按岗聘人,教师竞争上岗、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深化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创新性地将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考核奖细化为三等九档,彻底打破“大锅饭”格局,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孬有差距”的正向激励,极大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王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他在绩效工资改革后,主动增加了自己的授课课时,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他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绩效奖励。这不仅让王老师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更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得到了认可,工作干劲愈发充足。
外部优质资源的导入,也激起了起步区教育的一池春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入省实验小学、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各初中与市中区、历下区、历城区名校成功结对共建,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交流成长平台;从市直、市中区、高新区等教学强区引进优秀校长、教研骨干3名,显著提升了队伍核心素养。
让教研有深度 教学质效实现新跨越
2024年,在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起步区成立教育事业发展中心,配齐中小学核心学科专职牵头人,初步搭建了区级教研团队,服务全区中小学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教师培训等。一周一次学科统一备课、两周一次校际联合教研、一月一次教研成果调度、一学年20余次“送教送研”定点帮扶……在起步区,各学校的教研时间、教研内容被安排得细之又细。
根据全区学情、教情,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聚焦集体备课、周清、抽测,开展了教学水平提质增效“三项行动”。值得一提的是“起步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搭建完成、投入使用,教师们将充分利用这一智慧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形成“区级教学资源包”,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课堂增值行动”“待优生包靠”“走廊争霸赛”“十五分钟练笔”等创新方法走进学校。例如,“课堂增值行动”要求教师抛弃“满堂灌”的思维,摒弃以往教师自顾自讲解,“顺利上完一节课”的陈旧观念,让课堂充分“暴露问题”,精准“解决问题”,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真正学懂、学会。
来自太平中学的郑晓山老师告诉记者,“以前可能更关注拔尖学生,在‘课堂增值行动’的推动下,现在投入更多精力帮助后进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浓郁,学生的信心和成绩反而提升得更明显。”孙耿中学教师杨德花在“课堂增值行动”的推动下,所带班级成绩大幅提升。谈到成功突围的经验,她感慨,“老师要时刻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眼中有学生,特别是还没有学会的学生。”而“待优生包靠制度”则倒逼教师们认真分析学生,也以点带面,让教师关注到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提升。如今,两年时间过去,全区中考成绩连续两年大幅提升,累计提升43.48分,提升率达11.42%,其中进步最大的孙耿中学提高了将近63分,提升率达18.63%,为“优教起步区”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从“家长躲着送”到“抢着来”,从“教师抬不起头” 到 “腰杆挺直”,从“孩子没自信”到“敢追梦”,济南起步区教育用两年多时间实现蝶变。这条从“短板突围”到“品质跃升”的路,承载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承诺,看,起步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正步履铿锵地大步向前,这必将汇成滚滚洪流、磅礴力量,开启起步区教育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