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2④||壮大发展新动能,点燃发展新引擎

2022-12-28 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
字号:

11月底,济南起步区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首台整车如约下线。园区全部建成后年产15万辆整车以及电动总成和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一年来,起步区严格按照《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示要求,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由市政府研究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在国家级新区中领先提出“产业规划+四张清单”规划闭环模式,进一步明确起步区“6+4+2”产业主攻方向和“八个一”产业生态体系,市委主要领导评价“一定程度代表了我们济南市的高水平”。实施精准招商,累计签约141个高端优质项目、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世界500强(含中国500强)企业项目43个、央企项目29个、省企项目35个,目前已初步形成智能车领域王传福先生、机器人领域曲道奎先生等为产业领军人物,比亚迪、国电投等为链主企业的产业主攻方向作战图,呈现高精尖项目强势崛起、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提前布局迅速破局,新能源产业园落地开花

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便是济南起步区快速贯彻落实《方案》要求的典型项目。“这个项目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我们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项目从开工到首台整车下线用时不到1年。”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潘兵说。

据了解,该项目目前是济南起步区投资规模最大、示范引领最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总投资150亿元,四大工艺厂房全部建成后年产15万辆整车以及电动总成和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比亚迪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济南市智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将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牵手“大院大所”,实验室孵出累累硕果

在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济南起步区便迅速与中科院签约合作,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等3家分支机构也先后落地黄河北,如今三年时间过去,在“大院大所”的实验室里已经孵化出了累累硕果。

日前,中国体视学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上,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小动物活体能谱显微CT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未来为口腔疾病研究、肿瘤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生物材料研究和新药开发等多个领域提供先进的研究工具。此外,院所还孵化出了第一家技术成果转化公司——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X射线精密无损检测是当前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业精密部件等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前沿技术,长期以来,技术和设备都受到国外垄断,‘卡脖子’无疑成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极大阻力。”锐影检测科技总经理刘宝东介绍。目前,锐影检测科技拥有从低能到高能、从显微到大型整机设备的完整工业CT设备系列,空间分辨率等多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最先进的同类设备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打造“医、食、住、行、情”五大未来核心应用场景。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研发的IGBT在线自动检测系统、车载成像式辐射应急检测系统、“通道式伽玛成像仪”等产品已投入应用,X射线精密检测平台和放射性药物转化平台已进入调试阶段。

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是三大院所中最早落地的、建设最快的,也有着丰硕成果。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20兆瓦燃气轮机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首台(套)高效新型燃气轮机实现产业化应用;新原理宽速域空天动力试验台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中。

构建新能源产业框架,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方案》对起步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要求明确,新能源产业布局是起步区发展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新能源中,氢能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据统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有1000余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被投入使用,其中有150辆便搭载了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氢腾”动力系统。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是国家电投集团布局的五大氢能产业基地之一,四大燃料电池产业基地之一,将建设氢能产业研发创新中心、高水平研发实验室、燃料电池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并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氢进万家、工业用氢等领域开展多场景应用。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起步区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目前一期的氢能创新中心、中试生产线、产业园项目已于上半年开工。“今年底公司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定式供能燃料电池和空冷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将实现投产,预计2025年底将达到万台产能。”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高精尖齐聚一堂,“定制厂房”成抢手货

寒冬凛冽,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内整洁有序。开园一年的园区,已经迎来空天装备、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先进制造领域的项目的入驻,并实现成果转化。

其中,山东宇航材料产研中心项目,将依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技术,进一步提升飞机“护目镜”雷达天线罩的性能,解决航空航天新材料“卡脖子”难题;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研究院)项目,则准备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指导下,催生一批机器人领域核心零部件、产品模组的产业化项目……

如今,园区针对不同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为这些入驻企业“量体裁衣”定制的厂房,已经陆续完工,未来将持续释放科技及产业集聚效应,吸引聚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今年2月,获批了国家“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领建园区。园内既引入了格瑞得曼这样可以生产室内外防水透气膜、4玻3腔节能门窗等节约能耗新建材的企业,还与百度等企业合作,打造高级别自动驾驶全场景智慧交通体验示范区。

此外,园区正加快建设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零碳未来生活社区,用呼吸幕墙、步行发电道路、无人工地等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生态圈和低碳智能生产生活示范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城市动力焕然一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一座新城的根基,也是动力源泉。

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也是济南起步区先期布局的重点园区之一,目前该园区首开区已基本建成,入园企业达到400余家。在该园区的引领带动下,起步区智能制造、绿色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等产业有了立体应用场景。在园区企业中,其中既有打造“甜源先行”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赋能传统农业的京东等电商龙头,也有高束能纳米科技、山东众海智慧消防等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科创型企业。

设立创新服务中心,让中小微企业获得数字化赋能进一步获得便利。“过去按照传统模式,就是一味地生产、销售和售后,现在我们在研发与生产环节上已经完善,在品牌打造和品牌宣传上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山东汇朗建筑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金林表示。未来,这里将继续提升起步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打造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腾飞,共同见证着起步区引领黄河时代律动的发展脉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